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
1874年9月22日香港開埠以來最強之風暴【甲戌風災】發生
甲戌年1874年 (清同治十三年) 9月22日,香港開埠以來最強之風暴【甲戌風災】發生。
甲戌風災發生在1874年9月22日(歲次甲戌,八月十二日)至24日。
當年一連三日,一個強烈颱風橫過珠江口,先後吹襲香港及澳門,遠至廣州亦受災害。
在香港,颱風造成約5,000人死亡,成為香港有記錄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風災,風暴期間,千間房屋被摧毀,維多利亞港內十多艘遠洋船隻沉沒,數百隻中國帆船沉沒。澳門亦同樣約有5,000人死亡。
是19世紀僅知侵襲香港及澳門最強的颱風之一。
據香港港口當局事後依靠船隻紀錄的調查,相信引起甲戌風災的颱風在9月22日下午4至6時仍位於東沙附近,向西北方向移動,9月23日上午2時最接近香港,當時其中心在香港的南面附近數浬處,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,香港部份地區曾出現短暫風勢平靜。
香港錄得最低氣壓為28.88吋汞(978百帕),而風速則因風速計被吹毀而不可知。颱風橫過珠江口後在澳門附近登陸,澳門錄得的最低氣壓為27.95吋汞(946.5百帕)。
颱風9月22日開始影響香港,至24日達到高峰。
襲港期間,陸上17名歐洲人死亡,中國人死亡據估計相信最少在2500人以上。
在海上,約200名歐洲水手及船員死亡,十多艘遠洋船沉沒,數十艘擱淺或損壞。數百隻至千隻中國漁船沉沒,死傷約數千人。
全香港總罹難數估計達4,000至5,000多人。颱風掀起數丈高之巨浪,整整一晝夜,覆舟毀屋數千。房屋損壞嚴重,超過1000間房屋被吹到,部份政府建築物包括港督居住之山頂別墅亦損毀。石澳、鶴園、土瓜環、馬頭圍等村落被夷為平地。
雖然9月23日上午2至3時為天文低潮,維多利亞港內依然出現風暴潮,海水比正常高潮高出5至6呎,部份地方被水淹,水深4至5呎。
部份海傍堤圍被沖走,海旁的碼頭貨倉被摧毀。185艘船被吹沉,外洋輪佔35艘,另455艘船受損。財物損失達500萬元。
當時新建成的聖約瑟教堂被摧毀,筲箕灣及油麻地的天后廟被吹塌,清政府位於鯉魚門、汲水門[2]的稅廠房屋亦倒塌。
香港仔黃埔船塢遭受嚴重破壞,西環一堅固住宅「堡壘閣」的屋頂被揭起,2樓部份柱樑倒塌。
啟用不足10年的昂船洲監獄全座被毀,獄囚死亡殆盡,事後在昂船洲沿岸撈獲屍骸高達3,000具。
市內多處起火,華人居住區尤其嚴重。
甲戌風災是香港開埠之後較為嚴重的風災,而當時的香港並沒有專門負責氣象的部門,亦沒有人專職警告颱風的來臨,因此造成嚴重人命及財產損失。
在此次颱風之後英國人開始考慮成立氣象部門,最後在1883年才成立香港天文台。
訂閱:
張貼留言
(
Atom
)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